存股如何零成本?

精算成本下降率
參與個股除權息行情

存股最重要的複利概念,
就是把股利再投入。
而透過股息發放日與除權息日的時間差,
將可領到的股息再投入原股,
或其他即將除權息的標的。


如果買進參與除權息後,
順利填權息並且上漲超過高價區,
就會賣出拿回現金,
再轉投入下一檔口袋名單;
如果未能順利填權息,
那麼就會繼續持有至隔年領股利。

如何挑選更好的除權息標的?
第一優先
選擇市價遠低於評價的標的,
且先從手上持有的股票檢視,
有無相對低或可接受的價格(相對高價及低價的中間價)內,
若沒有才去看口袋觀察名單中其他標的。
此外,
若有2檔符合設定標準,
營運展望亦相似的股票,
而資金只能擇其一時,
則用「成本下降比率」,
來計算不同個股間,
何者的投入本金可以快速下降,
經比較後,
以成本下降比率大於7%者為優選。

而能加速成本降低的關鍵
在於是否配股,
因為除了可增加持股部位累積的速度外,
還可以加速持有成本的降低。

而成本下降比率公式如下:
l  成本下降比率公式1
現金股利÷市價(無股票股利的狀況)
l  成本下降比率公式2
(市價-除權息後市價)÷市價
(市價-現金股利)÷1+股票股利÷10
(有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狀況)
註:如果已經持有該股,市價可改為買進成本價

【範例】
2013710日除息、82日發息,
每股配發3.5元現金的巨路(6192)為例,
假若投入的累計本金高達428,759元,持有1 1,854股,
可領到現金股息41,489元(持股單位成本約36.1元)。
當時因看好的
宏盛(2534)將在88日除息1元、
融程電(3416)將在815日除息2.5元與配股1元。
基於提倡股息不閒置的想法,有下列3種策略。

2014年可得股息試算如下:
情況1
以股利再投入原股巨路
假設以除息後價格61.5元買進,
2014年配發3.0元現金股利的情況下:
3.5÷36.1×100%9.7%→成本下降率
41,489÷61.5≒674股利可買得股數
11,854股+674股=12,528→股總股數
12,528×3.0元=37,5842014年可得股利


情況2
股息投入買宏盛
假設宏盛除權息前買進價格為26.7元,
2014年配發1元現金股利,而巨路股利發放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0÷26.7×100%3.7%→成本下降率
41,489÷26.7≒1,553股利可買得股數
1,553×1.0元=1,5532014年宏盛可得現金股利
11,854×3.0元(巨路現金股利)+1,553元=37,1152014年可得股利

情況3
股息投入買融程電
假設融程電除權息前買進價格為52.0元,
2014年配發3元現金股利和1元股票股利,
而巨路股利發放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52元-2.5元)÷10.5÷10)=47.14除權息後市值
52元-47.14元)÷52×100%9.3%→成本下降率
41,489÷52.0≒797巨路股利可買得融程電股數
(股票股利0.5÷股票面值10元)×797≒392013年融程電可得股票股利
797股+39股=836零成本取得的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1÷票面價值10元)×836≒832014年融程電可得股票股利
836×3.0元(2014年融程電現金股利)+83股(2014年融程電股票股利)+11,854×3.0元(2014年巨路現金股利)=38,070元+832014年可得股利

【結論】
3種狀況中,
可發現情況1股利再投資買進原股巨路與買進融程電的成本下降率相差無幾,且明顯優於情況2買宏盛。
但以2014年可得股利來試算,
三者當中以買融程電所得最高,
這符合前面所說,
有配股(但不宜過度稀釋)是較好標的,
因為股利採取部分配股的公司,
多是有投資需求,
需要留下現金來因應公司規模擴張,
公司的展望及成長性,
會影響持股成本下降速度。

由此可知,
站在領更多股利的前提下,
選擇股利政策同時配發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公司,
一般來說會優於只配發現金的公司,
如情況3的融程電,
填完權息後,
可多出一筆獲利空間。

但提醒一點
這套操作方式
必須特別留意
這些個股公司的營運、獲利及配息穩定度

通常預期會成長的公司,
填權息機率高,
而當某些個股填權息完畢後,
市場資金可能會轉去追逐尚未填除權息的成長股,
如能抓對買賣節奏,
投入這類成長公司的除權息行情,
提升資金周轉的效益較為明顯。

企業老闆不在乎股價的漲跌,
其實就在於他們的持股成本都已經為零,
只要持續有股利收入進帳,
甚至賣掉老股都會賺錢的關係,
因此,
在投資的過程中,
所有操作所產生的價差報酬,
個人認為這些都應先以「成本收回」的角度來認列,
逐漸降低持股成本直到把投入成本全數取回,
當作最初存股的投資目標。

最後當手中有股票的持有成本降至零,
並能持續領取現金股利、股票股利,
那麼就可以長期持有,
成為個人專屬的零成本的利息現金庫。
這時候這些公司只要定期追蹤其後續的經營狀況即可,
或是等待股價超漲時再調節,
股價超跌時再評估進場,
並再把心力放在養其他股票成為個人零成本的現金庫上。